幸福院里老人们过集体生日。 本报记者 央宗摄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嘎拉乡的嘎拉奴村幸福院,欢声笑语与暖意融融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这里,老人们围坐一起唠家常、看表演、享服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近年来,嘎拉乡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出“党建+养老”服务新模式,将党的温暖送到每位老人心坎上,让边境一线的夕阳红更加绚烂。
党建引领聚合力,绘就养老“同心圆”
据了解,近年来嘎拉乡党委积极响应《西藏自治区农村幸福院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日喀则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将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养老服务的核心引擎。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军地共建、社会力量,构建起“党组织统筹、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落实,驻村工作队全力协助,建立“六措并举”工作清单,让养老工作从“单兵作战”变为“协同攻坚”。
为确保养老服务长效运行,嘎拉乡党委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构建“村级投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模式。县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专项资金,村集体经济投入2万元,社会捐赠资金2万元,用于设施改善、物资采购等。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带头捐赠物资,为老人发放被子、暖壶、保健品等生活物资,并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让每一分惠民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在开展服务的同时,嘎拉乡还着力将养老院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每周一组织老人参加升旗仪式,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感党恩”活动;通过政策宣讲、趣味比赛、红色观影等形式,深化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相关活动50余场次,参与老人超3000人次,边境老人守边固边的信念更加坚定。
温情服务暖人心,点亮银龄“幸福光”
在幸福院,温情服务无处不在。每逢元旦、藏历新年等重要节日,乡村党员干部牵头举办“庆元旦·享幸福·感党恩”主题活动,为老人献哈达、送礼物、办集体生日会。自2023年10月幸福院运行以来,已开展庆生活动9场,赠送物资价值5万余元,非遗歌舞表演和红色电影放映更让老人精神富足。党员志愿者、驻村工作队组成的“爱心服务队”常态化提供理发、送餐、卫生打扫等服务,寒暑假期间学生志愿者的加入,为幸福院注入青春活力。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嘎拉乡党委联合驻地部队、乡卫生院,建立“军地医联动”机制,为114名老人开展义诊12次,发放免费药物6万元,并建立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制度。乡卫生院专门派驻2名医护人员负责日常护理,党员定期跟踪回访。同时,通过每月安全隐患排查、消防演练、防诈骗讲座等举措,织密安全防线,让老人住得安心、家属放心。
“以前一个人在家冷冷清清,现在每天有吃有玩有医生,还和党员孩子们成了朋友,这样的日子比蜜甜!”82岁的老人次仁拉姆道出了幸福院老人们的心声。康马县嘎拉乡党委书记扎西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优化‘党建+养老’模式,让边境老人幸福更有质感、夕阳更添暖色。”
在雪域边关,嘎拉乡的“党建+养老”新模式正书写着温暖与希望的篇章。这里,党旗始终在养老服务一线高高飘扬,幸福院的欢声笑语,成为边境和谐稳定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