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文化 西藏彩绘纹样应用研究 西藏民间艺术瑰宝进课堂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民间艺术瑰宝进课堂

——竞赛展览双驱动破解非遗传承难题

□ 作者 许芳

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多元,西藏民间美术资源独具特色,将其融入学校美术教学意义重大。本文探究如何借助校园赛展一体模式与单元教学策略,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培育学生美术素养与本土文化传承意识,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策略的可行性。​

文化传承新命题

学校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与创造力至关重要。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当下,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成为教育使命。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文化瑰宝,形式多样。西藏民间美术资源以其地域与文化特色,在民间美术体系中别具一格。将二者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结合赛展一体与单元教学策略,能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维育人价值突显

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民间美术资源广泛,包括剪纸、刺绣等多种形式,各地的风格各异,内涵丰富,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特别是西藏民间美术中的唐卡、藏戏面具等独特形式,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

民间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充满创意,启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西藏民间美术的图案蕴含深刻寓意,学生学习时可借鉴其造型与色彩运用,激发自身创造力。​

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民间美术反映民族文化,学生学习能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西藏民间美术扎根藏文化,学生学习后可深入理解民间文化、风俗习惯,激发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赛展双驱教学实践

以赛促学,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围绕民间美术资源设计竞赛主题,如“多彩民间剪纸艺术创作大赛”等,学生为创作会主动查阅资料,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在竞赛组织中邀请专家讲座,关注学生创作过程,给予个性化指导,可有效提升学生作品水平。​

以展促赛,提升学生创作水平​

举办民间美术主题展览,展示学生作品、实物及相关资料,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展览期间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清晰认识作品优缺点,提升创作水平。​

单元教学深度变革

精准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西藏民间美术资源特点设定目标。如西藏建筑墙体绘画艺术、吉祥八宝绘制等相关知识,创作简单作品,增强文化认同感。​

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融合教材与西藏民间美术资源,如学习绘画构图时引入唐卡构图法则,提升学生构图能力。同时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如学习藏戏面具时布置表演场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制作,掌握技艺。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教育新图景

将西藏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运用赛展一体与单元教学策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小学应结合实际,挖掘资源潜力。未来研究可关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民间美术魅力,构建跨学科教学体系,推动小学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传承协同发展。

(作者系林芝市第二小学美术教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