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八廓南街,一座建于19世纪初的藏式石木结构大院——夏扎大院静静矗立。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建筑精美、是唐卡艺术的传承之地,如今更成为西藏民族手工艺品绽放光芒的舞台。近日,凝聚着无数西藏民族手工艺人智慧结晶的“卓番林·措瓦”正式入驻此地,开启了一段关于匠心、传承与创新的传奇之旅,吸引着人们走进大院,聆听那些温暖且动人的故事。
助力女性发展
早在2020年,卓番林就在拉萨挂牌成立了首家“阿佳学堂+社区工厂+乡村工坊”,迈出助力本地女性发展的关键一步。“阿佳”在藏语里是姐姐之意,这个饱含温情的命名,透露着对女性群体的关怀。卓番林负责人卓玛介绍道:“设立‘阿佳学堂+社区工厂’的初衷是紧紧围绕女性就业需求,变‘输血’为‘造血’,让女性实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
工坊以独特的运作模式,为本地女性撑起一片天。一方面,手工艺人下乡培训,将技艺的火种播撒到乡村;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合作、提供手工艺品订单,累计为300多名女性带来就业契机,并与上百名社区及农牧民女性签下长期合同。截至目前,工坊已成功推出涵盖十二生肖玩偶系列、精致编织品、特色皮具、精美银器、创意挂件以及传统藏毯等在内的多元化产品,总数超过380件。
“阿佳学堂+卓番林社区工坊”通过培养本地女性的创造力,唤醒女性自信心,利用女性力量给企业带来生命力,从而打造“家门口”的工作坊,实现女性发展的社会价值。巴措、桑吉卓玛、白玛曲珍三姐妹,于2008年在卓番林接受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后,成为卓番林“元老级”手艺人,也结下深厚友谊。20多年来,她们始终如一地从卓番林接收订单,将原材料带回家中,在闲暇之余凭手工精心制作。这些作品随后再由卓番林统一回购,并迅速上架销售。有些十二生肖的玩偶,制作工序繁复,即便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也需耗费整整两天,一针一线方能缝制完成。巴措笑着说:“收入挺可观,高峰期一个月能近2万元,真庆幸参加了培训!”
提升就业技能
2018年6月18日,西藏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落地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嘎冲村。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加玲加东村和藏曲村的262户、1102人迁至此处。
在自治区劳动就业服务局以及自治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卓番林为两村搬迁到拉萨的妇女提供了宝贵的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并成立了荣玛乡易地搬迁点工坊。“经过3年、7期的孵化,工坊既帮阿佳们实现家庭增收,又护住了传统手工艺的薪火。”卓番林生产主管益西卓玛介绍。
今年49岁的石秀便是其中受益者,在搬来拉萨居住前,一边放牧一边照料着家庭,她对缝纫技艺的认识仅限于草原上的那一顶顶黑帐篷。参加卓番林的技能培训后,她不仅学会了使用缝纫机,还学会了刺绣。当然,新技能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她也曾为了画不好一个图案而懊恼,也曾为了掌握不了一个针法而反复练习。现在,石秀已经成为工坊40多名成员中的佼佼者。据悉,一位技艺娴熟的手工艺人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刚入门者也有1000元左右。
从林芝墨脱村到珠峰脚下定日县珠峰工坊,再到易地搬迁点,卓番林已开展 100多场手工技能培训,覆盖人群达 2000多人,500多位农牧民女性入选手工艺人库。
促进传承创新
走进夏扎大院的卓番林·措瓦店,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从细节满满的玩偶到织艺精湛的藏毯,从匠心独运的手工编织包包到别具一格的民族饰品,无一不是手工艺人心血凝聚。卓玛介绍,卓番林·措瓦力求融合传统与现代,用饱含情感的产品,传承精湛技艺,让西藏手工艺融入家庭温馨记忆。
夏扎大院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首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建筑古朴韵味与手工艺人精湛技艺相得益彰。对于卓番林选择入驻卓玛直言:“提升曝光度是关键考量,在这古建大院‘邂逅’传统手工艺,也能吸引更多游客目光,吸引他们探索西藏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工坊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卓番林将依托旗下系列工坊,继续深耕西藏传统手工艺推广,为手工艺人拓宽发展之路,提供多元成长机遇与坚实生活保障,让藏地手工艺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