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 山地摩托 扎西德勒”
利落干净的高马尾,大红色马甲搭配西装裤再加一双白色运动鞋,朝我们疾驰而来的这位“骑士”便是墨脱村村委会主任罗布央宗。
“各位老师,你们觉得墨脱怎么样。”这似乎不是一个问句,她的笑容满是自豪。健谈,是记者对罗布央宗最深刻的印象。不仅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在路上碰到谁都能聊几句。“我跟大伙熟得很,谁家有点事儿,不跟我唠两嘴。”
近年来,西藏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大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墨脱村也建起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式住房,家家户户的小楼干净整洁,炊烟缭绕,鸡犬相闻,漫步墨脱村,随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跟随罗布央宗的摩托车记者走进了墨脱村的茶田。
茶田散发的香气原来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茶香,更像是略带春泥气息的香料。采茶女挎着小竹篓,两人一组一排排地采摘茶青,互唠家常笑声阵阵好不快活。
2012年,墨脱县茶叶试种成功。截至目前,墨脱县已建成有机茶园103个,覆盖6个乡镇39个行政村,总面积1.9万亩。2013年墨脱通车以来,墨脱各个乡镇、村落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茶叶、羊肚菌、石锅、灵芝、竹编等,不仅农业、手工业上创收,也带动了墨脱文旅产业的发展。去年,墨脱县累计接待游客42.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1亿元,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1817.43万元。
富起来了,罗布央宗没有忘记自家姐妹。她先后组织开展“非遗项目”门巴服装制作、门珞手工艺、茶叶、门珞特色菜等技能培训班,邀请外来专业人员到墨脱村讲解和传授专业技能。
通过培训,500余名妇女掌握一技之长,100余名妇女制作销售手工艺品,12名妇女与西藏卓番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3名妇女开办农家乐,1名妇女开办茶馆。
“我希望有更多的姐妹出来‘抛头露面’,她们不仅是家庭妇女,更是墨脱力量!”罗布央宗坚定地说。
早期的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被称为“高原孤岛”,那时进出墨脱只有崎岖的羊肠小道,群众所需的物资都是靠背夫运输,那时墨脱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住的房屋相当简陋,单单是几个木板搭架起盖上的茅草屋,底楼是牲畜、二层住人,没有电,天黑只能点油松来照明。
2013年10月,历经数十年屡毁屡建,从波密县扎木镇通往墨脱县的117公里扎墨公路实现通车,墨脱从“孤岛”变为“宝地”。
十多年来,墨脱村的变化罗布央宗看在眼里。“现在我们所走的羊肠小道变宽了,想去哪里都可以乘车跑,老百姓的房子从简陋的木板房,改建成了像别墅一样的大房子,每家每户都有了新房子,县城里莲花公园修建得很美丽,墨脱的各族群众、游客每天都会在那散步、跳舞。”罗布央宗说。
2023年6月,团西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罗布央宗当选为团西藏区委副书记(兼职),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罗布央宗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资源、专业、特长,组织村团员青年开展系列志愿帮扶活动。在她的倡导下,墨脱村每周进行三次打扫村环境卫生的志愿服务,定期到困难家庭以拉家常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希望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3月份罗布央宗参加了全国两会。“建议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模式,规划建设高品质民宿,提升边远地区物流保障水平;同时要推动配套环保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会上罗布央宗说,“我们围绕茶产业,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旅融合发展,引进企业投资建设旅游风景区,形成从农产品加工、销售到农旅体验、品牌创建的全链条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赴北京参会前,罗布央宗把门巴族服饰叠进行囊,又带上些白肉枇杷和茶叶等当地特产。“应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美丽的家乡。”
边境,往往意味着遥远和艰苦。随着近年来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不断发力,一度落后的沿边村落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民众生活大为改善,墨脱的发展就是这场“战役”最有力的胜利。
进出墨脱的道路两旁,立着许许多多红色的铁牌,写着看过就不会忘记的标语。“来到墨脱,您不仅是游客,更是一名戍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