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青年报人物 他们用手艺带动乡亲们致富增收 桑珠:社区群众的“好管家” “纪念古人”会议,噱头玩得有点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用手艺带动乡亲们致富增收

□ 本报记者 央宗 次仁央吉

琼地是巴青县江绵乡多崩塘村村民,是一位皮具制作手工艺人,通过参加两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后,他的作品广为人知,各类皮具订单络绎不绝。近三年,他的皮具作品直接收益达30余万元,直接改变了他的生活状况。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活动皮具制作的村级比赛中,他制作的藏式马上背包在现场以3.3万元的高价被收藏,他带出的徒弟制作的藏式针线包也售出1700元,成为当地通过“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实现成果转化、致富增收的一个典型代表。

琼地的事例仅仅只是江绵乡“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中的缩影,如今江绵乡大力扶持培养农牧民手工艺发展,通过资金扶持、产业带动、建立相关培训基地和培训班带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行列,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形式实现乡村振兴新格局。

巴青县江绵乡察曲松多村群众巴登在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小手拉大手绘画比赛市级总决赛荣获一等奖。自该活动开展以来,巴登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打敢拼,充分利用政策扶持,率先发展手工技能项目,带领周边群众一起致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巴登通过传授周围群众绘画技艺的方式,传授一种技能,带动提高群众收入,实现成果转化。巴登创办了“民族传统手绘技艺唐卡绘画”基地,并在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享受到了120万的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用于建造文化产业基地,建筑面积在250平,目前传承技艺人群有80余人,年收益在50万元以上,巴登的“民族传统手绘技艺唐卡绘画”基地有9种不同类型工艺技能,招收唐卡绘画技艺学徒12人。在巴青县第二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成果展暨首届畜产品展销会上,巴登实现销售收入15.1万元。另外巴登还开设了一个餐馆,从周边的群众中招收了3名工作人员,每月厨师工资6500元、服务员工资4500元,真正发挥了获奖选手示范引领及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作用。

去年,巴登荣获2023年巴青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并凭借其专业的写字、绘画技能,被推荐为西藏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会员,通过奋进活动,他们走向了更高更专业的平台,在后续利用绘画技能开设培训班,在自己创业增收、带动身边群众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琼地、巴登为代表的巴青县广大农牧民群众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村、乡级活动中,纷纷“亮成绩”“展风采”“比干劲”,营造浓厚的“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发展”的比学赶超氛围。

据了解,巴青县在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比赛的同时,通过挖掘人才、建立平台、促进增收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奋进活动成果转化。挖掘编织、皮具、绘画及摩托车修理、厨艺、装饰装修、水电维修等专业技能人才200余人,一方面将挖掘出的技能人才纳入技能人才库,在各级技能招聘活动中优先推荐,解决技能人才就业问题。同时,县人社局以送教下乡形式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培育农牧民就业空间,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使群众掌握使用实用技术,促进就业增收。另一方面,组织各级获奖群众及部分优秀技能人才带动今年参赛群众开展活动技能培训,从而带动更多群众掌握一门技能,实现增收就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藏青年报社出版  |  国内统一刊号:CN54—0006  |  邮发代号:67—11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青年报  |  所有内容为中国西藏青年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  藏ICP备2022000062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