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节日盛装的工布姑娘。 本报记者 普布卓玛 摄
美味的结达。 本报记者 普布卓玛 摄
林芝美食——烤藏香猪。 本报记者 普布卓玛 摄
工布新年初一早上的猪肉包子。 本报记者 普布卓玛 摄
新年是一年当中最烧脑的时候,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在你苦选新年战袍的时候,有些地方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悄悄过上了年,你内心那头小鹿会不会乱跳呢?对于林芝人民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因为他们的工布新年就在此时降临。这个节日不仅开启了整个西藏的新年模式,更以其独特的林区特色,让人们在欢庆中感受到别样的风情。
工布新年的起源
关于工布新年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版本,被广泛认同的是:相传,工布部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首领阿杰王响应藏王号令,动员工布人民参战,但因路途遥远,不知战士们何时才能返回家乡,阿杰王决定把新年提前到十月一日欢度。为了纪念当年英勇应征的将士,以后每年的藏历十月一日便成为了工布地区人民喜庆的盛大节日,工布人民都要献上三牲为将士们守夜,久而久之,每年藏历十月初一过工布年的习俗逐渐形成了“工布节”。
古突
藏历腊月二十九太阳西落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被称为“古突”的二十九日面团宴。这也是藏族风俗之一。“古”即九,这里指二十九,“突”即突巴,是一种面粥。藏族腊月二十九吃古突以示除旧迎新。突巴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羊毛、木炭、硬币,代表“心肠硬”、“刀子嘴”、“心肠软”、“黑心肠”、“发大财”。吃到这些东西的人要及时吐出,引得众人大笑,增添除夕欢乐气氛。
结达
一种源自林芝的传统美食,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却风味独特。将酥油、细奶渣和糖或者盐调和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形成一种半固态的馅料。随后,将馅料包裹在尖尖的木棍上,伸进熊熊烈火中烤制。当结达被烤得热腾腾、香喷喷时,它便被端上了餐桌。每个结达都带着一股独特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它的外皮焦黄酥脆,内馅则绵软香甜。这种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背水
在新年初一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各家的主妇们已经背起水桶,带着青稞酒和糌粑团,走向了水源处。背水,不仅仅是一种生活需求,更是一种祈福和祈愿的方式。在这一天,人们相信每个家庭的水源都充满了“央”(福气),而背水的过程就是将这种福气带回家中的过程。在水源处,她们会点燃一些桑叶,然后在水里扔进一些糌粑团,同时默念一些祈福的话语。这样做是为了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水源,同时也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幸福。在回家的路上,主妇们会小心翼翼地背着水桶,无论遇到什么人,她们都不会回头,也不会讲话。这是因为她们害怕回头或讲话会消散水桶中的“央”(福气)。这种信仰深深地植根于藏族人民的心中,也是他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请狗赴宴
这里面的狗不是隐含意,就是指我们平日里见到的动物狗。在西藏,狗是藏族小伙伴最好的朋友。关于狗,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样,藏族民间流传着盗“青稞”的传说。相传,藏民族赖以生存的主食青稞,它的种子被凶狠吝啬的蛇王藏了起来。善良、勇敢、聪明的王子阿初决心到蛇王那里讨回青稞种子。历经千难万苦,王子阿初终于从蛇王那儿盗回了青稞种子,人们又吃上了香喷喷的糌粑;但王子阿初却被狠心的蛇王变成了狗。因此,藏民族对狗格外的尊敬和感激,狗让他们得以继续生存。在工布地区,不仅请狗赴宴还会把过年的食物都摆放好,让狗来选食。工布人认为,狗吃了什么,意味着来年交什么运气。如果狗吃了“措”饼子,预示来年粮食丰收;吃了酥油或奶渣,预示牧业兴旺;吃了干桃,预示幸福安康……
“请狗赴宴”结束之后,工布百姓还会进行驱鬼仪式,人们高举松枝火把,跑进每一间屋子,从怀里抓出早准备好了的拇指大的黑白石子,哗啦啦地朝角落里砸去,嘴上不停地叫着:“滕秀”(意为出去)。
在初一的清晨,人们穿上华丽的民族服装,携带供品和青稞酒,走向自家庄稼地,去祭祀丰收女神。他们向丰收女神献上供品,祈求女神保佑来年的庄稼丰收。在完成祭祀仪式后,人们开始互相敬酒、跳舞,欢庆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
初二是走亲戚的日子。男子们骑着马,展现他们的骑术和射箭技巧。工布响箭在天空中划过,发出悠扬的响声,这是他们的传统技能和骄傲。而女人们则在家里忙碌着准备丰盛的食物和礼物,为亲朋好友送去温暖和祝福。
初三的日子,人们走进深山,去敬拜山神。他们点燃桑烟,将供品献给山神,祈求山神的庇佑。在敬拜结束后,晚上村里会集体举行篝火锅庄,大家围坐在熊熊的篝火旁,分享美食,唱歌跳舞,欢庆丰收的到来。
除了以上传统节目,还有宴宾客、转田头、抱石头比赛等民间娱乐项目,非常精彩,欢乐无限!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人们欢歌笑语共享美食与亲朋好友互致祝福。
无论是热闹的篝火锅庄还是那些有趣的民间娱乐项目都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个欢乐的日子人们更期待着新的一年能够带来更多的幸福与收获。过工布新年是林芝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置身其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