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我们的岁月静好,来自他人的负重前行。2023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周年。20年来,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仰望繁星,奉献西部。华南师范大学第24届研支团志愿者马超钰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支教的365天里他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心目中的一颗星。
一张图,一段话,一份海报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那么我们的青春应挥洒在何处呢?对于马超钰来说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践家国情怀、扬男儿气概才算不负青春年华。
2022年4月,马超钰还是一名大四的学生,种种人生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就业还是考研,留在广州还是去往基层……但一张图,一段话,一份海报,改变了马超钰的人生轨迹,也支撑起了他奔赴西藏的初心。在藏志愿服务的师兄朋友圈里随手拍下的照片里,西藏夜晚的天空布满闪烁的星星,宛如一条银河撑满黑色的画布。他当时一下就被西藏那美丽的星空吸引了,心想有机会我也要去西藏看看那个天空。偶然间马超钰在网上看到2022年西部计划的宣传海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看到这段话时马超钰心里猛然一紧,这也是他第一次认识到西部计划这个新名词。
有了这样的“计划”,马超钰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西部计划官网浏览起来,并向上一届师兄师姐咨询请教。一张张志愿服务的图片、一段段志愿服务的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他,在亲朋好友的支持和理解下,马超钰提交了志愿服务申请,最终经过选拔他成为了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西部计划研支团的一员。
2022年7月,马超钰和华南师范大学研支团西藏分队的小伙伴一行五人坐上了去往拉萨的火车。一节节的车厢里都是参加西部计划的青年志愿者,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过往,却都有着相同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对西藏的热爱。夜晚,志愿者们聚在一起聊着彼此的进藏初心,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有些志愿者已经是第二次进藏了,他们兴奋地拿出相机,为第一次进藏的马超钰展示着在西藏所拍摄的风景,相片里西藏晚上的星星璀璨明亮。
一颗星星
经过几天的培训后,马超钰前往了最终目的地——昌都市。踏上昌都邦达机场,昌都团市委的老师们早就在此等候,为马超钰和志愿者小伙伴们献上那洁白的哈达,从那一刻起,马超钰正式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转变为了支教志愿者。在昌都邦达机场马超钰暗暗许下承诺:教好一批学生,服务一方百姓,植入一种精神。马超钰说:“这不仅是我对自己的承诺,也是我对尚未谋面学生的承诺,更是我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一到服务学校,除了高原反应外,马超钰还受到感冒的困扰,第一节课便不停地流鼻涕、咳嗽。下课后回到办公室,马超钰意外发现桌子上放了一包感冒药和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老师,记得吃药,赶快好起来。“惠民班的孩子们就像小天使一样,不断充实着我,感动着我。”马超钰说。
支教工作生活之初,也是西藏疫情开始的时候,为服务学校和辖区群众,马超钰和志愿者小伙伴们主动请缨,紧锣密鼓地开展防疫消杀和核酸信息统计。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挨家挨户参与疫情信息登记,顶着毒辣的日头值守在防疫卡点。第一天下来,他们就完成了大半个辖区的信息统计。尽管高原反应还未完全过去,和当地群众沟通中也存在语言上障碍,但马超钰却格外振奋。“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和志愿者小伙伴们的脸和脖子已经是两个颜色了,但大家都很满足于这种美丽的色差。”马超钰笑着说。
志愿者就是充当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疫情期间学生的课业却不能耽误,马超钰开始担任起空缺班级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化学老师,并承担起宿舍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马超钰说:“多岗位的工作任务紧急又繁重,每天早出晚归,累的时候也只能随便找个椅子休息一下。但是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与被服务群众淳朴的笑容,内心的满足感足以冲刷掉那日常的疲惫。”
疫情期间每天下课后都已经是晚上,马超钰走在操场上,常常会抬起头看着夜空中的星星,西藏的星空璀璨美丽,和他在进藏的火车上在相片上看到的一样。“那时我就在想,我也要成为支教服务地孩子们心中的一颗星,为昌都惠民班的孩子们和当地群众奉献自己的微光,也许这就是我们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意义。”马超钰说。
一封家书
有人曾问过马超钰作为一名大四毕业生只身前往西藏支教到底是为了什么?他笑着回答说:“为了去西部绽放属于我自己的青春之花。”作为一名志愿者马超钰也在西部不断成长、不断沉淀,在昌都,遇见的人、经历的事、内心的种种情感都推动着他写下一封家书,寄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
亲爱的母亲:
您好,见字如晤。来到西藏已经3个月了,第一个月正好赶上西藏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的教师公寓里居家了1个月。由于队伍里没有人会做饭,我就“被迫”成为了厨师,在此期间厨艺见长。在疫情封闭后,10月份学校也正式开学了,本科专业为物理的我,第一志愿自然也是想要教物理,由于师资紧缺,于是我又开始代课初三化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毕竟物化不分家嘛。西藏昌都的海拔其实不算太高,我也没有太过明显的高原反应。但爬楼梯时还是会气喘吁吁的,还有天气真的有点干燥,每天皮肤嘴唇都会干裂。
在昌都,到处可见地是蓝天下随意走动的牛羊,它们根本不怕人的。记得刚来的时候,带我们入校的司机师傅也开玩笑地说:“它们是当地的‘交警’!”
西藏的天空无比清澈,每天晚上都会繁星点点。但夏天的昌都也会像“小孩子”一 样,时常阴晴不定。有时出门时还是晴空万里,走了不到几步,天空又忽然阴沉下来,雨势磅礴,五分钟后却又“焕然一新”。
以上就是最近我在西藏所见所闻的缩影啦,不知道母上大人如今怎么样,身体安康否?心情愉快否?日常工作顺利否?十分期待您的回信,也祝您和父亲平安喜乐,万事顺遂,工作顺利。
儿子:马超钰
2022年11月
一封家书从写到“寄”,再到等,到读,时间是缓慢的,心里是宁静的,情感是起伏跌宕的……它系上了家人与家人之间的那份情谊。马超钰说:“远离家乡和熟悉的环境对我来说是艰难的,但青春就是需要挑战,需要踏上未知的旅程,去看没有看过的风景。”
一次成长
大学期间马超钰学的是物理专业,但在支教地,任课教师的缺口却不在此,于是他渐渐担任起化学、地理、音乐等科目的老师。每当他以一个全新的形象走进班里,学生们都会好奇地问他:“马老师,你到底会还教多少门课?”马超钰也会笑着告诉学生,这个可是我们志愿者老师的独门绝活。
来到西藏做志愿者,马超钰收获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本领,还有着生活技能上的进步。研支团的五名志愿者都对厨艺都不擅长,马超钰便从使用高压锅开始入手,压米饭、煮土豆和牛肉、炒青菜、打酥油茶……慢慢地他从一名厨房小白变成了煮饭高手。
西藏的蓝天下有青山,青山中有花海,花海里马超钰和孩子们的笑脸。对于学生们来说,老师这个称谓可能属于很多人。但是对于马超钰来说,学生这个词可能只属于他在昌都支教期间的学生。
一个周末,马超钰前往日通乡小学为学生讲雷锋精神,临走的时候,班上的小朋友对他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学生也又参差不齐的向他摆手喊道:“亚姆(藏语音译,意为再见),拜拜。”这幸福的一幕一直珍藏在马超钰的心里,“对于我而言,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能够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我希望有朝一日,他们都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这些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就无愧于自己的西部梦,不愧于自己的青春年华。”马超钰说。